党的二十大

我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日期:2022-10-19

|  来源:理化所退休职工宫丹云【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讲话中多次提到了"四个自信"

  这四个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四个自信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坚决拥护这四个自信,我觉得这四个自信是统一的、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有了这四个自信,有了战略决策、计划方案、政策措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会成功,必定能胜利。

  下面说一下我的观点。

  观点一:从"三个自信""四个自信"的演变是一脉相承、越发完善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想自信、制度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十八大已经把文化提到相当的高度了,但是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自信提出来,只讲了三个自信,那时我们是一个圆鼎,三条腿。到了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就把文化作为一个自信,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也就是"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形成了方鼎,四条腿。鼎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不论它是圆鼎还是方鼎,都是国之重器,我在这里只是借喻,是说四个自信的重要性。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火候刚好时提升出来的,是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了。

  相隔五年的时间,为什么就增加了"文化自信"呢?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水到渠成,顺应历史潮流。

  我们多少年就在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多少年就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多少年就在评选道德模范,表彰见义勇为标兵,但是舆论导向并不是那么给力那么顺乎党心民意,请看:英雄被抹黑,中小学教材放进不健康的内容,见到坏的社会风气人们躲着走不敢管……我们再看看这些年,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狠抓德育和校风;加强优良家风的传承,加强光荣传统的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设立国家表彰、国家功勋,扬正气抑邪风,社会风气大大好转。我有一次坐出租车,的哥是一位50多岁的师傅,他感慨道"现在的社会风气好多了,青年人很注意社会公德,连熊孩子都少多了。",多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是人心所向。

  14多亿中国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提出文化自信正是天时地利人和。

  观点二:"四个自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无须赘述。四个自信的内涵就足以说明它们的统一性了。它们就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我不是理论家也没有学问,让我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没这本事就别班门弄斧。

  从我的观点一,也说明了“四个自信”的统一性,目标是一致的。四个自信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主席早就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就“文化自信”而言,它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好的保障,相反如果任由“公知”言论充斥舆论界,那就会起反作用,搞乱民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保障而是破坏。

  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补充了"文化自信"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敏锐和远见卓识。

  观点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这个观点我想从表向里层层递进来表述。

  ①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意义。

  ② 习近平总书记又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从中可以看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③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从中可以看到怎样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以及做什么样的指引。

  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之所以文化自信,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引来规范,让广大人民群众来接受来遵循共同理念,对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多好的保障,这也印证了我的观点二。

  观点四:如果没有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决定这个国家走什么道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注释一:“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化是日积月累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文化自信赋予它时代精神,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爱国精神等一系列与我国的道路、理论、制度相一致的理念,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拿前苏联举例,同样的文化基础曾经是沙俄君主制的国家;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来苏联的路线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方向,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1991年苏联解体了,现在是资本主义俄国,这都是事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看到了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所以在这一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是太必要太重要太有远见卓识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