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理想永存 扬鞭奋蹄余热生辉
| 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字号:大 中 小】
蒲宝珊,男,汉族,1942年7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1961年9月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加工作,从事国防军工领域航空煤油添加剂研究和高能炸药研制工作,后来先后在研究所行政处、教育处、后勤处、人事处工作。2002年7月退休。曾担任过副处长、公司副经理、经理、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提到老蒲,几乎无人不晓。这位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老蒲”的同志叫蒲宝珊。“老蒲”的称呼,是大家对他四十余年兢兢业业工作和退休以来依旧不计回报为化物所发展做贡献的肯定与赞许。
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蒲宝珊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科研工作,26年后调到机关,一路风雨兼程,总觉得退休对他来说是件很遥远的事,但时光如水自流逝,使还在为党和国家科研工作兢兢业业工作的老蒲,到了该退休的年龄。
俗话说:“退休无事一身轻”。但蒲宝珊同志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始终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努力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按时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每一次组织生活,及时主动地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自觉维护我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永葆党员先进性,为广大离退休人员作出了表率。
二、余热奉献,晚霞生辉
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特别是我国石油化工、“两弹一星”及战略高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催化、润滑和摩擦学理论以及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为这样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研究所编写一本所志一直是研究所领导和全所职工与研究生的心愿。
2003年初,经所务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成立《兰州化物所所志》领导小组和编写小组。由于自研究所成立以来从未整理过类似的材料,档案资料不全且凌乱,熟悉研究所历史的老人年事已高等原因,给编写所志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后经领导小组慎重考虑,决定返聘退休时间不是很长但又了解研究所发展历史的老同志来编写所志。而六十年代就进入化物所工作的蒲宝珊就成为编纂所志的不二人选。当所领导找到刚退休一年的蒲宝珊与其谈编写所志事宜时,他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爽口答应了所领导的请求,并担任了编写小组负责人的职责。
编写所志对于蒲宝珊来说,何尝不是他这位早年就进入化物所工作的老同志的心愿。为了完成所领导安排的任务,为了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蒲宝珊饱含热情投入了为化物所编纂所志的工作中。
起初的工作主要是确定所志的框架,他花了大量时间认真学习和研究了中科院其它研究所所志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负责起草了目录和编写提纲等材料,由于他记忆力好,又经历了研究所的大起大落,他亲自编写提纲,并按照学科详细到章节。经过一遍遍与同事研讨与修改,最终才得以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搜集相关资料。他首先把返聘编写所志的五位同志按照自己曾从事和熟悉的学科进行了分工,让大家分头查找资料。他与大家一起在档案室认真翻阅着每一份档案,生怕自己漏掉重要的内容,看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就赶快用笔记下来,回到办公室再进行整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办公桌上整理的资料也越摞越高。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所志初稿终于有了模样。可问题也接踵而至,初稿全部为手写的,别人看起来很费劲,让所领导和各学科负责人修改起来也确有困难。为此,蒲宝珊和编写小组成员开始学着在电脑上打字,想把自己手写的材料输入电脑,这样一来既能方便了他人修改,也能方便自己的修改。因为很少使用电脑,手指也不灵活,年轻人一周就能学会打字,而他们却学了两三周,甚至一个月。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所志初稿录入完成了,打印出来后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发现有些地方还需要补充一些资料。而此时,恰逢研究所档案绝大多数被送往中科院档案馆,给所志编写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蒲宝珊同志只好前往北京中科院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这一次他只身一人顶着酷暑在北京一呆就是十天。每天他早起晚归,认真记录和复印了大量相关材料,为后续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10月18日是兰州化物所50周年所庆的日子,随着所庆的临近,编写所志工作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就在此时,中科院院史编写小组为庆祝建院60周年,要求各所上报三至四万字的所史材料。蒲宝珊同志只好领导所志编写组转头编写所史,与另两位同志一起加班加点,按照院要求重新快速编写所史,最终按照院里的要求按时完成了所史撰写和各人物志的编写工作。
在编写所志和所史的日子里,蒲宝珊同志能对编写小组其他成员撰写的资料进行反复修改,严格把关,他考虑问题全面、细致、周到且非常有责任感,又能从全所大局考虑,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事件与人物,提出了非常符合历史和现实的参考意见。由于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在研究所参加了工作,加之他有着非常好的记忆力,为编写所志提供了大量六七十年代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素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镜头留美景,纸笔传真情
在蒲宝珊眼里,退休了衰老无法抗拒,但退休后的人生旅车窗外,风景依旧如歌如诗如画。
蒲宝珊爱好摄影,更爱好书法。无论是出差、旅游还是参加党支部室外组织生活,他总是喜欢把大自然和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回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书法就像他的品格一样浑厚深稳,蕴含着平和的心态,一有闲暇,他总是喜欢临摹名人的字帖,亦或是自己挥笔自娱,在他办公桌面的玻璃下面总是压着别人的书法和自己的作品。每当分院和所里举办书画和摄影展,他总是能积极参与。
他为人谦和正直,家庭幸福和谐,还注重教育子女。2008年10月,他利用闲暇撰写的个人自传《人生回瞥》编印成书,全书用记叙性的语言,简要地回忆了他人生道路上不同时段的重要事件。正如他在编后记中所说“想通过此书的交流,让亲戚朋友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并给子女、后代留下一点文化与精神的影记……”
在这安定和谐的新时代,面对着无限美好的夕阳,能对党的科研事业发挥余热,能对周围的亲人和朋友传递关爱,这大概就是老蒲眼中的幸福吧。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9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lituixiu@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