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先”典型·正能量

抓党员带职工 “三自”管理见成效

日期:2009-10-20

|  来源:成都山地所【字号:

  成都山地所离退休党支部在所党委和所领导的领导下,按照上级要求“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坚持自我管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依靠离退休党员骨干开展工作,充分分挥党支部的保垒作用,把离退休党员和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离退休老同志营造了一个温馨家园。近年来,多次被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有40多位离退休党员受到表彰。

一、根据离退休党员和职工的特点,探索建立有利于“三自管理”的组织方式和制度

目前,支部有离退休党员96人,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7岁,是全所年龄最大、人数最多、党龄最长的一个党支部。所党委本着有利于教育和管理离退休党员同志,将低龄退休党员与高龄离休党员联合组建一个党支部,统一管理,确保了每位离退休党员在组织上有归属,并在2005年推荐选举出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事业责任强、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党员骨干和在职离退休管理部门的干部党员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组成了热心为离退休同志服务的支部班子。

由于离退休党员居住分散,党支部本着利于管理、利于就近活动、利于就近服务,在院内采取了以居住楼幢划分的原则,以相邻楼栋为主,按地域分片设立四个党小组,另居住在院外党员设立一个党小组,党小组长由支部成员兼任,这样使党员随时随地处于组织管理之中。

支部在组织健全的同时,也随之同步完善管理制度,在组织生活方面,支部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制度、监督检查等多项制度。

在日常管理工作方面,完善了支委月会制度、请示汇报制度、信息情况通报制度、评优创先制度、党员联系制度等。在生活关心方面,支部建立了关爱制度,关爱制度是所领导关爱老同志的传递和延伸,包括 “三上门”:家庭变故,上门安慰;邻里不睦,上门调解;生病上门看望:“四必访”:支部活动必访、传达精神;逢年过节必访、送去关怀;生病住院必访、送去问候;家庭遇到困难必访,给予帮助;坚持生日祝寿,每当党员生日之时,党小组长电话祝福,让老同志感到组织的关爱。每年支部还配合所里精心组织,为年满7080岁的老同志举办集体祝寿活动,使老同志深感家的温暖。多年来,支部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解决问题,不仅使支部工作有条不紊,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自我管理的效果,更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根据“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要求,开展丰富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

多年来,支部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自身学习。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寓工作于活动之中,让党员精神不老,思想常新,发挥余热。一是坚持党的活动,每年召开两次支部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近几年来在庆祝党的生日之即,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支部每年安排一至二次党课,请党委书记主讲:先后以“一流研究所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庆祝建党八十七周年暨抗震救灾表彰会”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题,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体验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鼓励离退休老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光荣历史、永葆革命本色。二是组织好学习小组活动,由支部成员为主体的群众学习小组,每月坚持一次活动,活动已坚持了五年,学习小组学政治、议大事、论学术,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党委书记多次参加学习小组的活动,并给予学习指导。三是支部为老同志搭建平台,发挥余热创造条件,在科研创新、单位建设建言献策,近年来,有 30位多位老同志以书面和口头方式提出40余条建议。四是组织募捐献爱心活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积极响所党委的号召,支部成员组织党员和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在短短一天时间,共捐款34280.00元;缴纳特殊党费13080.2 元,捐衣物1000余件,表现出对灾区人民一片爱心;五是组织参观活动,为了让党员亲身感受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参观了新农村的建设;六是组织纪念党的生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历史,畅谈党的丰功伟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活动中,有四十多位党员参加支部组织颂党感恩的诗歌朗诵会,党员结合自己切身感受,讴歌了党哺育之恩情,场面十分感人,激发了党员爱党、爱国、爱所的热情,每次丰富多彩活动,党员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

支部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自我教育活动中,把学习政治理论放在首位,在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中,坚持以政治理论、党的章程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党员自学、互学自教,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教育活动,使党员在思想上感到有收获,精神上感到轻松愉悦,心里上感到满足。支部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坚持每月率先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委的工作要求,讨论研究离退休党员和职工思想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树立党的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工作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政治核心作用。

支部在抓好支部班子的政治学习的同时,抓好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前一段时间,由于物价的上涨,给离退休同志生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之周边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老同志在思想产生了一些波动,针对这些问题,支部班子一方面积极如实向所领导汇报,另一方面引导党员学习政策理论,启发党员正确判断,坚定信念、服从大局。党员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深信上级有关部门将会妥善解决老同志的生活待遇问题,从而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党员队伍。

支部注意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和特点,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5.12汶川大地震后,党员专家立即投入到科技救灾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地震带进行考察,并及时的撰写多篇咨询报告,为有关部门的科技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的敬业精神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在所抗震救灾的表彰会上,有21位党员同志受到所党委的表彰,充分体现了在关键时刻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在平时的活动中,支部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在片区小组和兴趣小组活动中党员参加活动人数占60%,党员以自已的行动推动了各项活动的开展。片区小组长黎素英同志,家住院外,所负责的党小组和片区小组人员最多,住居最分散、工作量最大,加之老伴长期生病行动困难,她凭借党员高度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她的带动下,党小组和片区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的年终离退休工作总结会上,有二十多党员同志受到所里的表彰。经常性的自我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每个党员普遍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念。自觉地把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作为终身追求,与时代同步。保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永葆革命本色。目前党员思想健康,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单位的建设和发展,用不同的方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了单位建设和发展的一支富有特色的“老年生力军”。

三、围绕离退休党员和职工的多方面需求,主动灵活地开展“自我服务”

支部把关心、照顾、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作为一种责任、坚持生活上多照顾、思想上多沟通、精神上多关怀。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本着老同志的需求,支部成员一班人坚持进其门,问其情、解其难,贴进为老同志办实事,过细做好一人一事的服务工作,做到知家庭、知思想、知困难、知动向。做到一般小事,支部就直接帮办,避免了老同志奔波之苦。支部在组织自我服务时,注意发挥老同志自身优势,开展了以楼幢和邻里之间帮扶活动,形成了“一支老年自愿服务队”。近几年,支部提出了“老敬老,老爱老,老帮老”自我服务思路,拓展了服务自我、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服务项目。根据老同志的需求,真心、真情、真诚做好日常事务、政策咨询、精神文化、养生保健、心理疏导、帮扶助老等方面服务工作。5·12汶川地震期间,支部在第一时间把在老年活动室活动的老同志安全疏散,活动室实行24小时对外开放,支部主要成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为住高层、行动不便和兄弟单位的老人提供躲风避雨场地。

支部自我服务使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党政领导对党支部的工作有以下评价:稳定了党员队伍;构建和谐离退休群体做出了成绩;活跃老年文化生活做出了成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做出了成绩。 “三自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受到所内外老同志的好评。多年来,支部成员倾情、真情为老同志着想,为老同志“代言”,为老同志办事,老同志赞扬支部成员一班人是讲解政策的宣传员、承上启下的联络员、热心办事的服务员。

积极开展文化休闲活动,充实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是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支部在开展文化休闲活动中,采取以老年活动室为依托,以宣传文化活动为载体,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先后协助所里组织成立了合唱、舞蹈、钓鱼,书画、摄影,学习等六个喜闻乐见的文化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在组织活动和经费上,得到了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每逢重大节日,老同志都会自编自导文娱节目进行助兴演出,为老年活动增添了节日欢乐。由支部创办的手抄《老年园地》板报,运用传统手法已办了十二年之久,已办成宣传老年精神风貌的窗口、活跃老年文化的平台。在所庆四十周年之即,在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支部积极协助所里组织老专家和离退休职工参与编写《成都山地所发展史》、《情系山地离退休职工》纪念册和情系山地攀高峰和谐共进促发展主题文化活动。一幅幅照片、一篇篇回忆,记录了离退休职工激情的岁月、创业的年代,它真实地记录了我所发展历程。支部还组织举办了离退休工作12年《老照片》文化展和老年书画绘画展览,为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受到了所内外老年朋友的赞扬。老年活动室的文化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宣传自我的文化窗口,支部利用棋牌室桌上108块麻将拼出的图案花形,祝福短语,颇有创意,成了文化艺术作品,所里为活动室订阅了十余种报刊杂志,老同志有一个学习休闲的好地方,使老同志们深深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