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关心下一代阳光工程”项目基金评审会成功召开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时间:2023-01-17 字体大小:[ ]

  20231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国科大关工委)组织召开首次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关心下一代阳光工程”项目基金评审会。因疫情影响,首次评审是在有意愿、有基础的单位先行试点,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定向征集。会议以视频方式进行。国科大关工委秘书处邀请了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嘉麒院士指导、关工委副主任吕晓澎、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登义研究员、张闯研究员、汪前进教授、董元华研究员、陈雪峰研究员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国科大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吕晓澎主持会议,并致辞。

  

  吕晓澎副主任在致辞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国科大关工委自成立以来,支持品牌项目、建设教育基地,组织科学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扶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学设立“魏桥国科关心下一代阳光工程”项目基金,旨在助力国科大关心下一代工作。此项目以整合中科院科学家、研究生导师资源,调动全院“五老”力量、发挥老科学家的智力优势,使更多的科学家走进乡村,面对面地与当地的青少年接触。资助一线教师及他们的学生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开阔眼界,提升科学素质及兴趣,成长为具备科学家潜质的群体。通过结对帮扶,推动科教资源延伸至三四线城市、乡村及偏远地区,提升乡村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本次评审会审定符合魏桥基金宗旨与要求的项目,予以资助。

  

  经过项目汇报、专家点评、评审讨论,最终投票通过“科学教育创新品牌项目奖”3项:

  心理研究所、库伦旗二中“高中心理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以库伦旗当地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需要,编写校本课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

  大气物理研究所、崇义中学“科学照亮山区”,老科学家与中青年科学家深入江西省崇义县崇义中学,与边远地区孩子聊科学,引导科学思维、传播科学精神;建设“小气象观测平台”,引导当地中学教师将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提升当地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能物理研究所、东直门中学“校园宇宙线观测实践活动探究”。促进宇宙线观测活动在中学校园的开展。研发新型观测设备,降低建站成本,围绕宇宙线探测展开研究与交流。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宇宙日”活动,提升中国青少年的国际影响力。

  

  评审会通过“科学教育结对帮扶奖”2项:

  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与江西崇义中学结对帮扶”开发大气科学与中学地理相结合的课程,利用“小气象观测平台”,从气象预报为切入点,引导中小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质。

  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学生宇宙射线物理科学教育活动”。在多年宇宙线观测科学教育的基础上,编写“中学生宇宙射线物理基础教程”,规范和引导校园宇宙线探测的普及和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

  评审专家对每个项目予以点评指导,并对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建议对有发展潜质的项目加大资助额度;项目分类申报,简化申报表格等。关工委将认真研究专家意见,不断完善基金项目评审资助工作。会后将即时启动对审定项目的资助。

  

  2023年,国科大关工委将全面启动魏桥基金项目评审,覆盖更多学科,支持品牌项目。继续发挥科学院的科技力量,为提高国家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感谢魏桥集团对国科大关工委工作的大力支持!

打印】【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