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沈嘉瑞先生
| 来源:海洋所 刘瑞玉【字号:大 中 小】
沈嘉瑞先生1903年3月诞生于浙江省嘉兴县。他少年时期刻苦学习,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1928年进入我国著名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开始了他为之奉献终生的甲壳动物分类学研究。
1932年,沈嘉瑞先生以优秀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动物系,在著名胚胎学家E.W. MacBride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甲壳动物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为他后来在甲壳动物学研究中做出卓越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沈嘉瑞先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世界驰名的伦敦自然博物馆和普利茅斯海洋生物研究所短期工作,1935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同时投身于祖国甲壳动物学全面发展大业。他多方努力,埋头于分类学研究,发表了蟹类,等足类,端足类等多篇著作。
抗日战争期间,沈嘉瑞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当时甲壳动物学研究几乎完全停顿,他努力挣扎着做了一些淡水种的研究。抗战胜利后,他受聘于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得以全部精力进行甲壳动物研究。我本人有幸于1946年开始做了沈嘉瑞先生的助手和学生。那时,我们的研究经费普遍匮缺,科学工作不受重视,除靠旧材料的研究和教学外,根本无力展开全面调查采集来支持研究工作,这使得沈先生也难以施展才能,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解放后,沈先生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参加过一段湖泊调查工作,为淡水生物资源调查开发做了一些基础研究,编写了湖泊调查手册,进行新领域的开拓。后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恢复组建和发展,沈先生如鱼得水,领导无脊椎动物研究室和他的学生们,全面开展了全国范围淡水桡足类和贝类区系的调查研究,后来又恢复发展了海洋和淡水蟹类研究。他领导编写的《华北蟹类志》和《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卷,是受到国际重视的名著。
沈嘉瑞先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为国家建立起各类甲壳动物的研究队伍,使我国甲壳动物学的有关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他研究的类群,后来扩大到软甲类的糠虾类、口足类、端足类、等足类、涟虫类,较低等的蔓足类、桡足类、介形类等(分类区系,生物地理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研究的学科领域扩大到繁殖生物学、发育变态、人工培育和养殖等基础及应用研究,空前繁荣活跃,研究成果也丰富多样。其中,关于与淡水生物生产、渔业资源变动关系密切的桡足类及蟹类的种类分布和区系特点研究,则是沈先生和他在动物所及水生生物所的学生们所做的重要贡献。
在沈先生的建议与指导下,他在海洋研究所的学生们,努力探索于经济价值较大的虾类、口足类、饵料种糠虾类、端足类、海产桡足类和有害附着生物蔓足类的分类区系及生态学研究;其中有些是沈先生去世以后发展起来的。现在,他的学生们已经取得了沈先生在世时久已盼望的多种成果。
目前,沈嘉瑞先生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战斗在甲壳动物系统分类和生物学各分支领域研究岗位,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除各类甲壳动物专家外,有的已成为蛛形动物学权威、多足类专家,土壤动物专家……他播下的种子,已经结下了累累硕果。我们在怀念沈嘉瑞先生的同时,无不为他的功绩所感动和庆幸。
沈嘉瑞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动物科学、恪尽职守、埋头工作、献身专业、不务虚名的生物学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美德。我们,作为沈先生的学生,决心努力学习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专业的精神,继承他的未竟大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甲壳动物学和其他节肢动物研究之中。
沈先生在世时,从不夸耀个人功绩,哗众取宠;也从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他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他尊重别人的劳动,强调依靠自己的努力;他日以继夜地埋头于平凡的工作之中,一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对于他的学生,沈先生注重启迪式的教育,注意培养和锻炼青年科学家的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他主张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干求得生存与发展,他还提倡主动、自觉地提高认识与觉悟和改进工作,对待学生从未过于严厉的指责与批评。我本人对沈先生这种美德有着深刻的印象与感受。他的潜移默化对我本人后来的工作与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与帮助,使我感激终生。
沈嘉瑞先生一生最大的成就与功绩,不仅仅在于他奠基和发展了我国的甲壳动物学,更重要的是他为祖国培养了一个具有坚实基础和献身精神、充满强大战斗力、又敢于冲击各种难关的研究群体,为国家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沈嘉瑞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他高尚的品德,朴实的作风,不懈的精神却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我作为他的第一个学生,我终生感激他的培养与教诲, 深深怀念我敬爱的老师。
2002年3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9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lituixiu@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