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先”风采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陈凯先先进事迹

日期:2025-01-23

|  来源:【字号:

胸怀国之大者 初心如磐 永葆本色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陈凯先先进事迹


陈凯先,194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药物化学和创新药物研究,是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退休后仍坚持关注生物医药发展、培养青年科研团队,并且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药物研究”等前沿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继续为我国生命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开拓交叉领域,磨砺求索,硕果累累桃李满园

作为我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88年,陈凯先从法国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白手起家开启了量子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的探索。数十年来,陈凯先磨砺求索,科研硕果累累,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指导和参与研究的多种新药已成功获批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退休以后,他继续带领着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新药研发领域,指导并推进塞拉维诺、DC371739、LH-1801、FB2001等7个1.1类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开发了DNA编码化合物库、多组学分析、文献挖掘等数据采集、分析方法,以及亿级规模的成药性拓展空间数据库DrugSpaceX和化学结构图像到文本的分子翻译技术。在中药创新领域,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引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在中药治疗多种炎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动了“数智岐黄”人工智能中医药大模型面世,引起全国医药界高度关注。陈凯先十分注重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将培养年轻科研队伍作为重要职责。工作中,他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刻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学业成长和优良学风,勉励大家“迈好学术生涯的第一步”;生活中,还时时关心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并且将自己“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奖金捐给课题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2019年以来,他先后培养研究生约30人,其中不少学生荣获Kaggle分子翻译国际挑战赛冠军、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各类奖励。

心系国家战略,高瞻远瞩,挺膺担当开创新局

陈凯先始终坚持想大局、谋大事,急国家所急,主动发展,开创新局。为支持浦东开发开放重大决策和张江“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任务,陈凯先果断决策、主动布局,于2003年带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迁址张江,发挥了拓荒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了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具有战略视野的科学家,年近八旬的陈凯先一如既往关注和推动上海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长期参与国家新药领域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谋划。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和生命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的负责人后,他完成了《中国科学院2021―2035年生命与健康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面向“十五五”规划研究制定的重要领域战略研究―人口健康》等研究项目,相关研究报告被中国科学院纳入新时期战略规划,其中《XXXXXXXXXXXXXXXXX(生物医药部分)》被纳入相关报告呈报有关领导部门。2021年,他带领研究小组开展广泛调研,撰写了《加强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物研发的建议》,提交给国家有关部门。他还参加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酝酿研讨,提出的许多建议意见被相关部门写入实施方案。在2020年11月召开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陈凯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做了汇报发言。

坚守初心不改,执着耕耘,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陈凯先1983年12月入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发挥党员科学家的先锋模范作用。陈凯先注重科学普及,倡导“全员、全程、全时空”的科普理念,积极参与大众科普活动。退休后他仍坚持每年为社会各界作科普宣讲、学风道德建设报告,并且持续十多年参与和主持“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小院士”等评审,受到广泛好评。2022年7月由他主编的“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其中,《投石问药》《防病未然》两书入选2023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他作为上海市科技攻关专家组组长,积极参与上海市抗疫攻关研究的组织部署和推进工作。这位年逾七旬的老科技工作者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亲自带领团队前往疾控中心、医院等抗疫一线,积极开展疫情防治。同时他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渠道,在“墨子沙龙”“防疫新科普”等栏目开展防疫宣传。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上海市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和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主任,坚持科技创新导向,坚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促进了科技奖励工作健康发展。

陈凯先把药物研发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奋战在科研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新药事业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了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中国化学会生命化学成就奖,并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国医师学会十大医学杰出贡献专家。



(供稿:上海药物研究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