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爸爸喜欢读书

日期:2020-08-28

|  来源:海洋所 管永红【字号:

  父亲管秉贤一生都喜欢读书。一有机会,他还鼓励別人读书。下面的这个故事充分地说明了父亲的这个喜好。

  记得七十年代末初夏的一个晚上,母亲汤建青,,和妹妹倍红在等父亲回家吃晚饭。父亲一向准时,可那天晚上我们一直等到华灯初上也没有看见他的身影。那个年代电话不普及,无法联系到父亲。终于,父亲回来了。我们赶快把饭菜端上桌,父亲向我们解释回来晚的原因。“我去理发店了”,“你不是刚理了发吗?”我们都好奇地问他。父亲边吃饭,边给我们讲了那天下班后所发生的故事。

  父亲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南海路。南海路上有几家商店:靠海的一边有粮店和菜店,馬路对面有文具店、诊所、照相馆,还有一家理发馆。海洋所的工作人员经常去那里理发。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理发馆里,其实这个故事在父亲上星期去理发时候就开始了。

  那时候有几个年轻的理发师正在准备政治时事考试。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百度”,第二天就要考试,这些年轻人还摸不着头脑到哪里找资料。父亲的记性很好,他很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认真读报纸,听、看新闻联播是他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离世的那一天。

  在理发的时候,父亲看到这些年轻人正在猜题目的答案,他就自告奋勇地帮他们答题,结果他们第二天考得很好。经过那晚以后,这几个年轻人只要看到我父亲路过,就向他道谢。

  通过后来的交谈,父亲得知他们想考电大,他又很高兴地帮他们补习数学,希望他们能有扎实的基础。就像那天晚上一样,父亲只要路过那家理发馆,就去和这些年轻人聊天,帮助他们补习功课。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父亲兴奋地告诉我们,有一个年轻人考上电大了,我们都鼓掌祝贺这位年轻人的成功。我们的掌声也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敬意。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只要有机会就会鼓励年轻人要读书,有了知识才可以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我小时候觉得父亲这样做怪怪的,也不理解。但是亲眼目睹了他不仅鼓励别人这样做,而且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也是这样做的,也就渐渐理解了。

  父亲的家族一直都很重视教育。听父亲与我们回忆他的爷爷(管仰止)供养他的三个子女:管家骥、管家骏和管学莲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我的伯爷爷管家骥学农,爷爷管家骏学外语,姑婆管学莲学教育。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自幼就努力学习。读小学的时候,常常是在看门的校工还没醒,他就到学校自习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拦父亲读书学习。曾经听父亲说过因为抗日战争不能上高中,他就靠自学以同等学历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海洋组,开始了他近七十年海洋物理研究生涯。

  在文革期间,他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了。他白天从事体力劳动,晚上一有时间就用来自学德语和法语。当时只有我的母亲理解他,支持他。父亲一直很感谢母亲在那段非常时期对他的照顾,理解和支持。他有好几次对我说过“幸亏有你母亲的支持”。文革结束后,他翻译并且出版了长达15页的德语海洋科学研究报告。此外,他还翻译了一些法语的专业文章,但没有出版。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地努力,总共发表90篇论著,其中83篇论文他是第一作者。1986年他的科研成果“南海暖流的发现”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位)1988 年“黑潮及其邻域海流结构及变异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独立完成)。1989年他进京参加由国家科委召开的全国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留下珍贵照片。为了表彰他的黑潮研究成果,国家科委颁发了金质奖章。

  在海洋所工作了近50个春秋以后,父亲于20世纪的最后一天以77岁的高龄退休。在21世纪,他是退而不休,2007年他还和袁耀初教授一起发表过论著。父亲退休以后,妹妹倍红就担任了父亲的秘书。父亲的著作《中国东南近海冬季逆风海流》在2002年出版,我妹妹的帮助很多。她熟悉我父亲的笔迹,又有熟练的打字技巧,书很快就成稿付印了。

  在父亲退休10年后,又荣获了第一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突出成就奖。他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他的培养,信任和重用,一直叮嘱子孙后代都要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事业,做人要凊白,诚以待人,严以律己,做一个品徳高尚的人。

  父亲用他几十年的努力耕耘奠定了中国近海环流研究基础;发现了南海暖流和台湾暖流,提出了东南海中国近海冬季逆风北上海流;开创了中国学者对东海黑潮的研究;发现了西北和赤道太平洋区域环流的若干新现象……

  我父亲的一生很充实,没有什么遗憾。唯一有一件事他放不下,就是祖国宝岛台湾的回归。他曾模仿陆游的《示儿》诗句叮嘱我们“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台湾同。祖国完全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父亲,你放心吧,我们牢记一生!

  2020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