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初到海洋生物研究室

日期:2020-08-28

|  来源:海洋所 孙继仁【字号:

  1950年我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这时研究室刚刚开始筹建,人员不多。在童第周、曾呈奎、张玺三位室主任的领导下,大家工作、学习、生活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乐融融,犹如一家人,心情都很愉快。

  我是准备从事海洋鱼类发育研究工作的,而原定的鱼类组负责人张孝威先生正在英国学习,所以我暂时被安排在吴尚懃、刘瑞玉二位的实验室工作。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我,她()们二位给予我很大的关怀和照顾,使我精神上很舒畅。

  在我到青岛报到前,水生所副所长鱼类学家伍献文教授,便给远在英国的张孝威写信,把我介绍给他。不久,我就收到孝威先生的来信和一些书籍,托我代为一保管,从此我们之间便建立了较为密切的书信往还关系。他嘱咐我,要多搜集鱼类标本,多查阅有关文献,以便他到达青岛后,可立即开展工作。于是,我经常到鱼市场,采购鱼类标本,同时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并积累文献题目卡片,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因为这是我向往已久的研究工作,而研究室的环境又使人心情舒畅,所以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干劲。

  在这期间,我还参加了建室以来的第一次山东沿海生物采集调查。参加者有刘瑞玉、齐钟彦、张峻甫、李洁民和我。那时我们都是带着行李出差的。我们白天在海滨赶潮水、采标本,晚上在油灯或烛光下制作标本,整理记录,然后计划第二天的行程和采集地点。工作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若潮水不合适,我们便忙里偷闲,逛逛街,了解渔民的风俗习惯,既有工作的紧张忙碌,又有心情的舒畅愉快。他们几位年龄都比我大,参加工作也都比我早几年,他们总是以对待小老弟的心情关心和爱护我,这种真挚的友好情谊,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终生难忘。

  1952年,张孝威先生回国后,我们立即在莱阳路57号二楼开始工作。我们白天在一起看标本,查文献,讨论问题。谈到兴浓时,经常晚间继续讨论。好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来也没有感到这是加班加点,额外负担。

  四十年的研究历程,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坎坷而充满希望,有欢乐、也有悲伤。当年我这个年青人,也已进入了退休行列。但是蒸蒸日上的海洋事业,促使我不愿安于现状,于是又奋力参加到研究工作的行列中来,发挥余热,为海洋事业略尽棉薄。以期取得些成就,既为祖国作贡献,也可告慰曾经关怀爱护过我的、已经作古的老前辈和友好。

附件: